鲜花可以欣赏,也可以食用。我就是一个爱食花者,也深知食花之美。食花之俗,历史悠久。从有文字记载时算起,少说也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吕氏春秋》就说,早在商代,人们就善于用“寿木之华”(树花)制作美味。
食花的方法,非常简单。有直接吃的,有酿酒吃的,有烤成饼子吃的,有用面拌花吃的。我就是一个食花的“狂人”,特别是爱吃洋槐花拌菜。只要洋槐花一开,我几乎天天吃。今年已经吃了七天了,第一次是连弟送的,第二次是新义送的,第三次是妹妹送的,第四次是秋梅送的。每拌一次,都能吃两天。唐宋时期,食花的方式进了一步,多用鲜花制作美食。如唐代就把桂花、菊花制成桂花糕、菊花糕等宴席珍品,皇室也食之成风。宋代用鲜花制作的美食就更多,据说有15种,有梅花饼,菊花粥,梅粥,蜜渍梅花等。
苏东坡守定州时,曾将松花、槐花、杏花入饭共蒸,密封数日后成酒。他说:“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齐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他通俗地介绍了“松醪”的制法和养生、美颜的功能。具体到自己,知道牡丹花可以做成饼是去洛阳参观牡丹花时,知道玫瑰花可以做成点心是去席张参观“玫瑰园”时。记得那次,我还买了一包分给大家吃。菊花可以酿酒,是我看了《采菊篇》后才知道的。至于食菊成癖,陶渊明要算一个。他在家中自酿菊花酒,还在饮酒时将菊花瓣洒入酒中,谓之“其中香醇,自得其味”。又传,有年重阳节,他在东篱下赏菊,抚琴吟唱,忽而酒兴大发。由于没有备酒过节,只好漫步菊丛,采摘了一大束菊花,坐在屋旁惆怅。就在这时,一个白衣使者向他走来,原来是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人来送酒的。陶渊明大喜,立即开坛畅饮,酒酣而诗兴起,吟出了《九日闲居》这一首名诗。这就是“白衣送酒”典故的来历。
用洋槐花拌菜,是我的挚爱。入得口来,软软的,绵绵的,香香的,甜甜的,美味可口。过去青黄不接时,它解决了人的温饱问题。现在却变成了“宝贝疙瘩”,成了一种时尚,一种美食,一种养生的作料。现在我已进入耄耋岁月,却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跟着妈妈钩洋槐花的情景。妈妈把一把小镰刀绑在竹杆上,跑到有洋槐花的地方去钩洋槐花。妈妈钩小枝,我负责拾花枝,然后就把一串串洋槐花捋下来,放在小筐里。边捋边吃,那甜甜糥糥的花香至今我仍难以忘记。
拌洋槐花菜,工艺非常简单:先将洋槐花洗净,沥干;再将洋槐花放入大盆中加入少许食盐,搅拌均匀;再加入适量面粉,把面粉和洋槐花翻拌均匀。在搅拌面粉时,最好掺进一定数量的玉米面;然后,再把拌好的洋槐花菜蒸制 20 分钟;最后,再把蒸好的成品放入碗中,加入酱油,香油,蒜泥,辣椒,或者是在拌匀后作为蘸汁。除热拌外,还能凉拌、炒肉、炒蛋,也能与面粉搅均挂糊,然后油炸食之。洋槐花,不但花香四溢,清香扑鼻;而且拌成的菜软软的,滑滑的,绵绵的,甜甜的,食之还想再食;吃了还能治病,具有抗炎抗菌、消水肿、抗溃疡、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我爱食花,更爱吃洋槐花拌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