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共同日月留青史 德昭山河署光辉”的王真同志
赵瞻国 王志英
王真,山西沁源人,是从革命老区走出来的“老八路”,素有“老区好书记”之誉。
(一)
王真,1956年10月,任解虞县委第二书记。1958年 11月转任运城县委副书记、革委副主任。
上任伊始,他没跟任何人打招呼,没安排任何人接送,下了火车,就扛着行李,一路步行来到县委机关。报到后,就同机关工作人员一起吃饭,一起工作,群众评价说:“这个书记没架子”。
当时,他主管农业。整天骑着自行车,进村入户,调查研究。期间,他发现中条山下风沙大,水源缺,十年九旱,杂草丛生,立马就着手查阅档案,翻看全县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历史资料。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他的心里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设防风林带的规划。这为他转任运城任职后“大战百里乱石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
中条山下的百里乱石滩,“全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大、土少、草杂,自然条件恶劣。分布在沿上一带的东郭、解州、西姚、常平、席张5个公社、38个自然村庄,大部分都是革命老区或游击区域。东西长100里,南北宽6里,总面积5万余亩,是一块严重影响农业发展的“不毛之地”。
王真便在解虞改天换地的基础上,发动沿山一带的5个公社、38个大队和地、县两级机关团体、企业、厂矿、学校、部队,都来参加百里乱石滩的造林战斗。
指挥部就设在乱石滩上,他任总指挥,住在指挥部的帐篷里。
在乱石滩上植树造林,关键在于取石换土。王真便与专家、科技人员、还有当地农民,摸索出“四个一”的种树办法:开挖一米见方的石窝,回填一立方好土,浇灌一百斤甜水,保栽保活一棵树木。当年投工63万余个,造林1.8万余亩,栽树277万余株,使防风林带初见雏形。
1973年7月,国家首次林业工作会议在运城召开。王真代表县委县政府作了典型发言。中央林业部杨立功部长连声赞扬:“运城干部了不起”!
此后五年间,王真带领运城人民五战乱石滩,完成绿化任务3万余亩,植树534.9万余株,建起22行防风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中条山下的农业发展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二)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王真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北山老区——沟东村后沟。
后沟,有石有土,适合种植果树。王真便在这里创办了一个550亩的果场,发动城里广大干部和职工轮流上山,和当地农民齐心合力栽植了1.5万余株红五星苹果。因为果形、风味、色泽、肉质均压倒在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的美国蛇果,被国家评定为“山西5号”优良品种。
数年后,山西5号红星苹果终于成了当地农民的主导产业。当北京传来山西5号特大喜讯时,王真面对大山,两眼放光。
(三)
王真书记还脚踏实地解决老区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沟东村,因为石层硬、水源缺,全村没有一亩水浇地,王真便主动请来水利专家,和村民四处寻找钻探水源,终于在村后深山里打出一眼泉井。然后,又发动群众钻了600多米涵洞,铺设8000多米管道,把清澈的山泉水引到了沟东村。通水那天,村民们簇拥着王真书记,敬上一碗甘甜的泉水,让他在笑声中慢慢地品味……
吃水问题解决后,他又想到了凹凸不平的路。王真又亲自勘察,规划设计,并动员群众开辟出一条8公里长的盘山公路,不但结束了羊肠小道和肩扛人担的历史,而且成了连接邻县和外地的主要动脉。
现在,不管是摩托车、电动车,还是拖拉机、大汽车都能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小山村里自由自在的转悠……
为了纪念王真对老区人民的恩德,1980年王真英年早逝后,运城县委县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最醒目的悼联是:“对党忠心耿耿披肝沥胆献身革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垂千秋。”
1990年,王真去世十周年时。后沟村民自觉自愿,自筹资金,自写祭文,亲手为王真书记刻制了一块“高山仰止百世流芳”的功德纪念碑。碑前的楹联是:“共同日月留青史
德昭山河署光辉”。
1994年8月,王真书记被载入《运城市志》卷三十一“人物志”第一章“人物传”第一节“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