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25年 一一青海湖•中华对角羚篇
葛玉修
关注
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上的⼀颗明珠,青海省因她而得名。为展现她的风姿和美丽,1995年以来,我⼆百余次去青海湖,用眼睛发现,用胶⽚记录,用⼼灵抚摸,在⼀次次的零距离接触中,对青海湖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越加钟爱美丽的圣湖。
青海湖 古称“西海”,蒙古语称之为“库库诺尔”,藏语称之“错温波”,意思都为“青色的海”。该湖1992年被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首。
青海湖不仅有珍贵的裸鲤,美丽的鸟儿,而且有诸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在青海湖周边地区的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是一种中国独有、雄性长着一双相向对弯犄角得名的羚羊。20多年来,为了观察拍摄、宣传呼吁保护,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汗水和金钱!
中科院动物所首席专家蒋志刚考察的普氏原羚已经不到300只,他在1995年撰写的论文中讲道:“普氏原羚还能够生存多久,尚难定论。该物种很可能在我们了解其生态、进化和遗传特征之前,即从地球上消失!”
1997年10月,我拍到的第一张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照片,成为中国的第一张,世界的第一张。
我撰写发表于《西宁晚报》的文章。从此,大多数青海人知道了平时被称为黄羊的动物,原来叫"普氏原羚" 。
当我看了俄国人写的《普尔热瓦尔斯基传》后,对普氏有了强烈的反感!做为职业情报军官,他先后四次来中国,在青海杀害了40名当地牧民、绘制了进攻中国的路线图、抢劫大量中国文物,由少校晋升为少将。强烈的民族感,催使我产生了给普氏原羚增加个中国名字的想法。在请教了李迪强、张德海等专家、朋友后,"中华对角羚"的名字由此产生。
2014年9月13日发行的长江特种纪念邮票首日封印上了中华对角羚的头像和名字。
多次利用去京开会机会,向第一个研究普氏原羚的中科院首席专家 博士生导师 蒋志刚,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李迪强学习请教。与中科院博士游章强、李中秋在对角羚栖息地考察时的留影。
向北大教授、北大山水创办人吕植女士,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同作博士学习请教中华对角羚有关事宜。
2004年元月的一天凌晨,我在青海湖东岸的中华对角羚栖息地守候时,遭遇了野狼群。眼看着5只狼紧追着一只对角羚公羊从距我所在沙丘30米的地方窜过。对角羚惊恐奔跑的神态、野狼龇牙咧嘴的样子,永远记在了我的脑海。
为保护中华对角羚,我先后写了8份建议。除建议将对角羚定为省兽的建议尚无答复外,关于建立特护区、做为国际环湖自行车公路赛吉祥物、世界电动汽车挑战赛吉祥物等均己实现。
发表于《西宁晚报》、《青海日报》等报纸的呼吁保护拙文。
2002年,自费制作了展板、条幅,发起保护中华对角羚签名活动。
首届"三江源国际摄影节"上,我的《中华对角羚》作品,吸引了前省长宋秀岩等领导驻足细看。
刚察县政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颁发的聘书和中国绿发会授予的 “中华对角羚保护地" 旗帜。
美联社记者专程为我和中华对角羚录制的《一个人为生态环保能做多少》,传递奥运火炬的当天在CNN、BBc同时播放。美国教授带40名学生,听取了我的演讲。"对角羚“字样也曾出现在美国的中文报纸上。
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省政协原副主席鲍义志,在含有"羚动湖畔“的《青海湖精灵》画册发行捐赠式上。
省长刘宁在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讲到了中华对角羚恢复增长情况。
每每听到中华对角羚种群恢复、数量增加的消息,我都心生激动!今年春节后我又两次膜拜青海湖,当我在公路上近距离看到中华对羚自由自在吃草嬉戏时,特别是中科院动物专家杨涛深情的一句话"葛老师,如不是您的再三呼吁,这个物种,可能真的没有了",顿时,20多年的艰辛付出,时不时听到的热嘲冷讽,均己抛之九霄云外,唯有感动和幸福!
在结束本篇的时候,我要对具有传奇色彩又悲剧人生的普氏表示反感与敬意!从民族情感讲,憎恨他杀害了40名藏族同胞、绘制了进攻中国路线图、抢劫了大量中国文物的罪恶和他疯狂叫嚣,用一千俄国兵就可以征服贝尔加山到喜马拉雅整个地区的狂妄!又对他为俄国、为自然界做出的重大贡献心生一絲敬意!特别是身为少将的他,49岁未曾娶妻,死在准备再次来华前夕,这就是他的悲剧,俄罗斯的悲剧!
到青海50年,拍摄野生动物25周年的我,见证着青海的生态保护和巨变,特别是濒临灭绝的中华对角羚恢复到当今数量,令人振奋!在此,心怀感恩,向不遗余力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科研人员、当地牧民和关心、支持、帮助我的所有亲人朋友表示由衷感谢!祝好人一生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