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赵晨熙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育人功能,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增强课程适应性,实现课程全面育人、高质量育人。 《意见》提出,要遵循“整体设计,协同育人;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以管促建,提升质量”的基本原则。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强化审议审核、备案、课程教学管理等制度建设,要引导学校以国家课程为主,把专题教育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意见》要求坚持“凡设必审”“凡用必审”原则,严格审议审核标准,规范审议审核行为。要建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的分级管理、备案制度。要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纳入国家、省级课程监测范围,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和周期修订制度。
本报讯 记者赵晨熙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育人功能,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增强课程适应性,实现课程全面育人、高质量育人。
《意见》提出,要遵循“整体设计,协同育人;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以管促建,提升质量”的基本原则。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强化审议审核、备案、课程教学管理等制度建设,要引导学校以国家课程为主,把专题教育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意见》要求坚持“凡设必审”“凡用必审”原则,严格审议审核标准,规范审议审核行为。要建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的分级管理、备案制度。要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纳入国家、省级课程监测范围,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和周期修订制度。
·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社会舆论监督网评论发表的言论,社会舆论监督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