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角美2006J03”地块,位于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保生路北侧。该地块是两座山头环抱的山坳,往东翻过山头,便是厦门市海沧区。在过去的数年中,这里的房地产市场一度因毗邻厦门而炙手可热,楼面价最高时达到1.5万元。
就是这样一片开发热土,却被迫闲置了17年而无法开发。
一宗地块“卡死”17年
2006年,漳州台商投资区还未设立。当年6月,商人吴达新以1310万元竞得“龙海角美2006J03”地块。该地块使用面积49014平方米,用途为住宅用地。2007年1月31日,吴达新以该宗地与环宇集团合作成立漳州市丰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达公司”),该宗地使用权也转让给丰达公司,同日,丰达公司缴清了该宗地的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
在保生路路边,丰达公司负责人欧秉楷向人民网记者指出了“2006J03”地块所在位置。人民网 张子剑摄
丰达公司负责人欧秉楷称,2007年5月,龙海市人民政府向丰达公司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丰达公司还办理了选址意见书,并取得了建设项目批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环评报告。但此后的进展并不顺利,其设计方案当年送审建设局和规划局,均未获得受理审批,随后又送审至多个部门,但均无果。
到了201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漳州台商投资区,包括丰达公司所拍地块在内的原龙海市部分行政区域被划到该区。
但行政区划的变更没有改变“2006J03”地块的命运。欧秉楷表示,在反复申报项目建设过程中,2016年“听区里干部透露,该地块城市规划变更,已调整为山体绿地,属于限制建设区。”此后,“区里不再受理我们的申报。”
实际上,在漳州台商投资区遇到同一问题的不止丰达公司。据漳州台商投资区办公室提供的材料显示,福建顺华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华公司”)名下有“2006J04-2006J09”六宗地块,总面积392966平方米。这六宗地块同丰达公司的地块相邻,“因各种原因,至今未开工建设”。该区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在当地面临同样问题的,一共有七八家企业,其中涉及土地面积最大的就是顺华公司。
反复变更的宗地性质
据漳州台商投资区办公室提供的材料显示,“2006J04-2006J09”六宗地块于2006年1月由龙海市国土局作为工业用地,分别出让给漳州纤源木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纤源公司”)、元昌塑料制品(漳州)有限公司、维尔来(漳州)电池有限公司、宏邦制衣(漳州)有限公司、漳州维多利新型涂料有限公司和金双盛制衣(漳州)有限公司。欧秉楷也称,“2006J03”地块上的“前业主”为“纤源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这六家公司,除了法人、经营范围不同外,注册资金、成立时间及地址均相同,分别为300万元、2006年1月5日、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白礁村(即涉事地块所在村)。
值得注意的是,龙海市在2006年1月以工业用地性质出让土地给上述六家企业后,当年6月便将这七宗地块收回作为城市储备地,后又分别在当年6月和12月按商住用地挂牌出让。
而出让时,这七宗地块并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编者注)。因此2007年5月以后,有关部门告知丰达公司该区域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受理开发建设申请。
纤源等六家公司注册资金、成立时间和地址都相同,是否过于巧合?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挂牌出让是否违规?当年土拍的合法程序是如何执行的?截至人民网记者发稿时,漳州台商投资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并未给予明确答复。
此外,据欧秉楷称,在企业接收该地块时并没有看到工业厂房。而该区办公室工作人员也指出,“那里是山地,一般认为不适合发展工业。”这位工作人员坦言,不知为何将山地作为工业用地出让,也不清楚这些地块出让的规则和程序。
人民网记者注意到,这七宗地块的土地性质,在数年内多次变更:从2006年1月时首次以工业用地出让给六家企业,到当年6月和12月以商住用地出让给丰达公司等房地产开发企业,而后又在2010年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因发现该区域“植被绿化较为完好、山体坡度较大,不宜进行开发建设,应作为重要的生态保育区进行保护”,使得这些地块的性质再次变更为山体绿地。
谁该为闲置“买单”?
时间已长达17年,欧秉楷称,丰达公司虽仍在为闲置土地缴纳土地使用税,却不敢再拿地开发,而除了土地款等在内的明确投入,巨额资金损失已无法准确统计,“付了土地款、交了税,却一直不让开发,面对这样的营商环境,企业怎么敢投入?”
在半山腰处远眺“2006J03”地块,发现其早已被植被灌木覆盖,难以辨认17年前的模样。人民网 张子剑摄
对此,漳州台商投资区有不同的说法。
该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人民网记者,对于丰达、顺华等公司的诉求,区里上下多年来积极协调、不断努力尝试,试图解决问题。2020年3月,区里成立龙池岩文圃山项目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领导小组,专门解决有关企业诉求,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年代久远、涉及部门众多,我们区里实在有心无力”。
该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也称,区里十分希望企业诉求得到解决,但政府执政需要有法律依据,由于涉事地块目前都不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丰达等公司地块属于山体绿地,无法依法办理有关建设手续。
面对漳州市委督查室对于闲置土地的督查,2019年10月29日,该区给市委督查室上报一份《关于福建顺华置业有限公司闲置土地处置意见函的反馈函》。这份函件中写道,区主要领导积极主动与市政府及市自然资源局沟通争取在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中调整该六宗地块所在区域为城市建设住宅用地,并建议“启动闲置土地回收或置换程序。”
上述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已将丰达等公司情况向市里及上级部门反馈,“市里意见希望区里收储涉事地块。”而现实是,该区2022年财政收入约38亿左右,按照当前的土地价格,无力收储涉事大面积土地。这位工作人员建议,从市级层面协调,或调整涉事土地规划,或对大面积收储土地给予财政支持。
同时,这位办公室工作人员还称“区里曾经同丰达公司积极协商处置办法,提出按当年拍地价格收储涉事土地,但丰达公司予以拒绝。”当记者问及协商是否有会议纪要证明时,这位工作人员称“肯定谈过,但应该没有形成会议纪要”。
而欧秉楷称:“从早先的龙海市,到现在的台商投资区,各部门都不批准企业土地开发审批手续,不退还土地款,也未通知企业来商议置换地块。同时对我们的书面诉求文件不接收、不正式答复。”
人民网记者电话联系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陈爱棋了解此事,他表示:“台商投资区的事跟我市局没关系,你要去找台商投资区。”当人民网记者提出希望面谈求证情况时,陈爱棋称,“没有时间”,并挂断电话。次日,一位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回复称:“去年,市局有函告台商投资区管委会,要求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规定开展闲置土地调查工作。”
都想“解决问题”,问题却一直无法得到解决
在采访中,人民网记者听到最多的四个字是“解决问题”。
漳州台商投资区办公室及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均对人民网记者提出了对“解决问题”的希望。
而丰达公司负责人欧秉楷口中的“解决问题”则更为明确:一是可协调变更土地性质,批准原地建设;二是可协商置换或以合理价格收储土地;三是对项目延误多年造成的巨大损失给予一定补偿。
但各方的“解决”意图汇到一起,就成了“问题”的碰撞:
对企业而言,诉求明确,看似合理。对漳州台商投资区而言,并不是“问题”的“创造者”却要为“问题”“买单”。站在该区管委会的角度,无力推动变更土地性质;在财政吃紧的当前,无力以当下的土地价格收储涉事土地;在住宅用地有限的前提下,无力置换大面积土地。最重要的是,受访的区办公室及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均声称,“没有法律依据。”
大家都想“解决问题”,问题却一直无法得到解决。
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漳州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如何“理”当年遗留至今的“旧账”、积极作为,维护一方营商环境?丰达等公司地块未来何去何从?人民网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