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清晨,和暖的春风里,夹杂着一丝入心的清凉,也带着一股泥土的芬芳。走进塔里木大学红色文化广场,庄严肃穆的王震将军铜像,巍然矗立、指向云天;广场两旁的松柏,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清明时节,缅怀英烈祭忠魂,抚今追昔思奋进。4月2日一大早,塔里木大学全体处级干部与师生代表,手捧鲜艳的小黄菊,一同来到红色文化广场,庄严列队站在王震将军铜像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表达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更表达秉承烈士遗志,传承红色血脉的坚定信心决心。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上午10时30分,伴随着迎国旗、奏唱国歌声、军乐团演奏声,塔里木大学向王震将军铜像敬献花篮仪式正式开始。
仪式现场庄严肃穆,雄壮的国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国歌唱毕,全体肃立,向王震将军铜像鞠躬致敬,深切表达对英烈的缅怀之情和崇高敬意,追思将军英勇事迹,抚今追昔,接续前行。
方阵前,花篮在广场上整齐排开。“王震将军永垂不朽”。红色缎带上的八个金色大字,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格外夺目。王震将军名字和生平醒目镌刻在铜像上,记录着将军一生的威严与雄壮。
默哀毕,伴随着深情的《献花曲》,礼兵手持花篮,缓步走向王震将军铜像前,将花篮摆放在铜像基座上。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赵光辉拾阶而上,仔细整理缎带。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王震将军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胆略和政治智慧,形成的崇高思想、品德和风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重任在肩,实干作答。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爱萍在主持仪式时说,“全体干部和师生要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坚持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奋力谱写兵团特点、南疆特色高水平大学新篇章,为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干部和师生代表依次走石阶,将手中的鲜花,摆放在王震将军铜像前,缓步绕行瞻仰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
“作为新时代胡杨青年,我们将永远铭记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担当、勇于开拓、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立志做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新时代戍边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园艺2019级学生蒋童慧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据介绍,每年清明节,塔里木大学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都会站在红色广场,手捧一束鲜花、追忆一个名字、讲述一段故事……最深的悼念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高的致敬是奋进。
塔里木大学地处塔里木河畔、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由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于1958年10月创办,他为学校题名并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现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教育部共建高校。60多年一路走来,塔里木大学发扬南泥湾优良传统和抗大作风,践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已成为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医、文、管、经、法、教育、艺术、历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在“稳疆兴疆、富民固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