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向“小眼镜”说不 新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三大看点
近年来,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孩子戴上了“小眼镜”。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新版指南有哪些变化?如何更好地呵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有关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三级预防措施“多管齐下”
“眼健康是儿童青少年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海丽介绍,一方面,近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越早发生近视,将来发生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高度近视会引起视网膜脱落、眼底黄斑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适宜技术的提出和更新坚持预防为主,实施三级预防措施。
据介绍,普及近视防控核心知识、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健康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动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一级预防措施;筛查视力不良和近视患病率,评价远视储备状况,加强分级管理,发挥视力健康管理效应,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二级预防措施;倡导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增加更多的日间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行为、及时佩戴眼镜或采取其他矫正方法,严格定期进行眼视光检查,防控轻度近视向重度近视发展、重度近视病理化发展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三级预防措施。
保证日间户外活动120分钟
“日间户外活动是抑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李海丽介绍,白天的自然光线对眼健康非常重要。
指南结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户外活动干预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明确提出每天保证日间户外活动120分钟,分别落实在校内和校外。
“当孩子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时,近视的发生会延迟,即使出现了近视,发展速度也会慢。”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眼科专家张华表示,希望日间活动120分钟成为一个“风向标”,引导孩子参加更多的户外活动。
指南提出,支持学校上下午各安排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幼儿园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结合地区、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
中小学生视力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2次
指南明确,建立中小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开展视力不良检查,更新筛查频率为每学年不少于2次。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很快,眼睛的变化也很快。”李海丽表示,一学年两次以上的筛查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及时发现是否有近视的倾向,从而早干预、早预防。
张华提醒,孩子发生近视时要到正规医院验光,并定期检查,根据视力变化情况及时更换镜片。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可以使眼睛不容易疲劳,从而减缓近视的发展速度。(徐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