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社会与法律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社会与法律 > 特别关注 -> 内容  

草原母亲的半个世纪真情付出

  发布日期:2021-9-24  查看次数:83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千孤儿入内蒙”背后:草原母亲的半个世纪真情付出
    萨仁托娅拍摄的“草原母亲”。 萨仁托娅供图

  中新网杭州9月23日电(记者 林波)“我们牧区人叫自己的妈妈为‘额吉’,感谢我的‘额吉’把我抚养长大。”说到自己的“草原母亲”时,“国家的孩子”张斌心中满是感激。

萨仁托娅拍摄的“草原母亲”。 萨仁托娅供图
萨仁托娅拍摄的“草原母亲”。 萨仁托娅供图

  1960年,刚满三岁的张斌被送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一草原牧民家庭,成为“三千孤儿入内蒙”故事中的一员。

  1960年,中国发生大饥荒,江南地区受灾严重,很多父母无力抚养孩子,把他们送到上海的保育院,一时之间大量孩子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而随着弃婴越来越多,保育院也面临着巨大的救助压力。

  周恩来总理得知了这一情况之后,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主席达成共识,把上海的3000多名孤儿送到内蒙古草原交由牧民抚养,而这些来到内蒙古的孩子被亲切称作“国家的孩子”。

萨仁托娅拍摄的“草原母亲”。 萨仁托娅供图
萨仁托娅拍摄的“草原母亲”。 萨仁托娅供图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三千孤儿入内蒙”的背后,是“草原母亲”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她们用大爱无疆诠释了一段超越血缘、地域和民族的历史佳话。

  “有一个大我7岁的姐姐,我们处得很好,很照顾我。”在张斌的记忆里,他的“额吉”是个言语不多但却非常疼爱他的妈妈,“生活得很幸福,这些年来从不缺爱。”

  就这样,张斌有了家,有了新的母亲和蒙古族名字“邦日胡”。

萨仁托娅拍摄的“草原母亲”。 萨仁托娅供图
萨仁托娅拍摄的“草原母亲”。 萨仁托娅供图

  “接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这是彼时“草原母亲”对“国家的孩子”的承诺。

  张斌回忆说,彼时,在牧区的家门口并没有学校,要去20多公里外的学校读书,“妈妈就坐别人的马车送我上学,但第二天回来时就没有车了,只能自己走回来。”

  回想起初次上学的经历,张斌直言那时年幼不懂“额吉”一个人走回来的辛苦,“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却一直记在心头,那时牧区路不好找,很容易迷路,‘额吉’就是靠着电线杆的标志才走回家。但这些她从来不对我说,总是默默地爱着我们这些孩子。”

  “10岁左右帮着‘阿爸’放羊,一开始是我们姐弟两人,等我大了就自己去放羊。”幼时在牧区的生活,张斌仍记忆犹新,“15岁以后放假回家,参加过打草、挖石头、挖井、拉土。虽然辛苦,但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珍贵的回忆。”

  关于自己的身世,张斌直言其实早已知晓,而这也是他和“额吉”的默契约定。

  “那时候上学,班上很多人都叫我‘上海孤儿’,于是我也知晓了这件事。但‘额吉’不说,我也不问。”张斌表示,他和“额吉”两人保持着这份默契,大家心里都明白,但这并不影响母子间的感情,“她是我的妈妈,我是她的孩子,她爱我,我也爱她,就这么简单。”

  带着“额吉”满满的爱,张斌走出了牧区这片小小的天空,在城市里工作、结婚,直到如今退休带孙子。

萨仁托娅拍摄的“草原母亲”。 萨仁托娅供图
萨仁托娅拍摄的“草原母亲”。 萨仁托娅供图

  2008年的国庆假期,张斌带着年至古稀的老“额吉”来到了北京,“‘额吉’对首都很向往,带她去了北京,看了天安门,她很高兴。”

  如今,张斌的老“额吉”已经88岁了,“她身体很好,我现在在呼和浩特生活,每个月都会和姐姐一起回去看望她,老人家没啥心愿,就是希望我们顺顺利利。”

  60余年来,温柔而坚定的“草原母亲”扛住了生命的重量,编织出三千孩子的温暖港湾,书写着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血缘的大爱。

  “越是了解,越想将这个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1953年出生的萨仁托娅是原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作家,同时也是“草原母亲”故事最早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她的作品——长篇小说《静静的艾敏河》和长篇报告文学《国家的孩子》就讲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动人故事。

  “我的父亲是一名作家,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就曾给我讲过这个故事,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萨仁托娅告诉记者,彼时,在草原上行走的父亲就将“上海孤儿”到草原的故事讲给她听,“他和我说,如果感兴趣的话未来可以自己去了解。”

  随着萨仁托娅的长大,她的朋友圈中也不乏来自“南方的孩子”。1998年,萨仁托娅开始走访牧区,将一个个“草原母亲”的故事记录下来。

  “在我们游牧文化中,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样的,牧民们对生命一视同仁。”萨仁托娅解释说,在牧民心中没有“孤儿”一词,因为他们认为这个词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他们更愿意用‘孩子’来称呼,这是牧民们对孩子们的爱。”

  萨仁托娅在采访中曾问一位老“额吉”,她的孩子是不是“上海孤儿”,但老“额吉”却告诉她,这是“国家的孩子”。

  “她告诉我‘这是党和政府相信我们,才交给我们抚养的孩子’,字里行间除了对孩子的疼爱外,还蕴含着一份责任。”萨仁托娅直言,她采访过很多“草原母亲”,但她们像是“串通”好了一样,称呼这些孩子为“国家的孩子”,不问过往,只言当下。

  萨仁托娅也曾问过一位“额吉”,你那么爱这些孩子们,如果他们的亲生父母或者是亲戚来找孩子了怎么办?

  “那可太好啦,也许他们就能回城,也许他们有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有那么多人爱他们。我们还能活多久,我们走了以后,他们还有亲人。”萨仁托娅一直记得这位“草原母亲”的回答,“她们是如此的单纯,完全从孩子的角度考虑。”

  在萨仁托娅的笔下,关于“草原母亲”和“国家的孩子”的故事还有很多,“被她们感动,也为她们骄傲。”

  毫无疑问,“草原母亲”的故事是民族团结互助的生动见证,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一位位“额吉”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人间佳话。在9月22日在杭州举办的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上,“草原母亲”被授予2021慈孝人物/团体。

  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由中国新闻社、杭州灵隐寺主办,由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海外联谊会、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和浙江民盟企业家联谊会承办,并得到了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和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完)

【编辑:李季】

发表评论 发贴须知
网    名: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社会舆论监督网评论发表的言论,社会舆论监督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图文  
阳台种菜热背后:疫情教会了我们
江南华南及贵州等地多降雨 新疆
贵州广西湖南等地有明显降水 青
走访忙 排查细 精准资助重落实
  点击·排行  
1. “贵过公交时代”来临 共享单车究竟还
2. 实名举报岐山县法院法官张红波违法乱纪
3. 实名举报岐山县蔡家坡招商局局长于银花
4. 他用赤城书写感动
5. 陕西省岐山县官商勾结坑害投资商真相调
6. 【书画】书画名家卢向前书画欣赏
7. 陕西省扶风县住建局工作人员打伤业主委
8. 全国多家媒体关注投资商资产在陕西岐山
9. 是农民工撒谎,还是汉中市勉县政府歪曲
10. 评标专家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由谁管辖
  最新·发布  
1. “北部湾港—越南—新加坡”航线正式开
2. 重温鲁迅“抗战精神”:手中的笔就是最
3. 陕西一女子诉请出轨前夫支付精神损害赔
4. 倒买倒卖药品套取医保基金 面临何种法
5. 2025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活动启动
6. 外交部:中方决定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
7.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8. 上海夜经济升级 打造“24小时活力城
9. 青岛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吴经建被
10. 重庆:设立千年古树司法保护基地
  投票·调查  
关于本站 | 投稿信箱 | 广告服务 | 加盟合作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2009 WWW.SHYLJD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民情与法制》杂志社 本网法律顾问:吴运亭 推荐使用 IE 7.0 1024×768 分辨率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京ICP备09077164号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