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中国男生同场跑一次1000米,结果会如何?
过去30年的答案是:越跑越慢。
当1985年男生抵达千米终点时,2014年男生只能跑到900米,而且大概率将以狼狈姿态冲线。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毛振明曾对媒体回忆起北京第一次体育中考的现场情况:学生跑完1500米哇哇地吐,“因为他们不上体育课,也没有体育锻炼,天天被按在那儿做题”。
图中的数据来自中国每隔5年开展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其实不只是长跑,这份有关未来的报告里,描摹了中国孩子的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多项体能指标。
不只长跑,不少体能指标亮红灯
发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披露了上述调研中近150万中国青少年的体测数据,具体项目包括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m跑、斜身引体向上、引体向上、1分钟仰卧起坐、8*50m往返跑、1000m和800m。
基于体测数据,该研究加权编制出学生身体质量指标值。研究以1985年调查结果为基准,将当年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身体质量指标值设定为0,学生身体质量指标值的高峰出现在1995年,达到1.2。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公布的新一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2019年)传来了好消息,与往年相比,中国学生的肺活量、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多项体能指标出现好转。
调研结果显示:
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19—22岁男生肺活量分别增加82.5 ml、153.6 ml、209.7 ml、161.2 ml和92.3 ml,各年龄段女生的肺活量分别增加105.3 ml、166.0 ml、187.2 ml、147.0 ml和102.2 ml。
与2014年相比,2019年各年龄段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增加1.9个、1.9个、1.8个、1.6个和1.0个;7—12岁男生斜身引体增加0.7个。与2014年相比,2019年13—15岁、16—18岁男女中学生50米跑成绩分别提高了0.09秒和0.01秒;13—15岁女生800米跑成绩提高4.49秒,13—15岁男生1000米跑成绩提高6.50秒。
豆芽菜走入历史,小胖墩成新课题
与体能滑坡既矛盾又相关的,可能是中国孩子在30年来的身型变化。
矛盾的是,身高这一体格指标在30多年中确实得到了改善。
《柳叶刀》发表的另一份研究指出:在1985年至2019年间,中国19岁男生的平均身高从167.6cm增长到175.7cm,增加了8cm;19岁女生的平均身高从157.4cm增长到163.5cm,增加了6cm。
相关的是,超重、肥胖取代消瘦、生长迟缓成为困扰中国孩子的新课题。
过去30年间,消瘦的孩子占比从7.5%一路下行,至2014年,仅有4.1%的中国孩子存在消瘦问题;而超重与肥胖的孩子占比从1995年的5.3%攀升至2014年的20.5%。换句话说,2014年,每5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或超重或肥胖。
据了解,新一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2019年)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的老问题仍亟待解决,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对此指出:总体增长趋势放缓,以低龄段学生肥胖问题放缓最为明显。
下一步,教育部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督促指导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推进高校体育评价改革,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小眼镜”多了,青少年近视低龄化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近视。
愈来愈多的中国孩子近视,而且在更早时间戴上眼镜。
根据《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在2014年,每10个小学生中有4个近视;每10个初中生中有7个近视;每10个高中生或大学生中有8个近视。
上述报告还指出:从2005年到2014年,我国7~12岁(小学阶段)儿童的近视率增加了约10个百分点,13~15岁(初中阶段)青少年的近视率增加了约13个百分点。报告提醒:睡眠时间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做作业时间过长或是中国青少年近视频发的主要原因。
此外,同一省份中,通常城市学生的近视率较乡村更高。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和包括甘肃、云南、内蒙古在内的部分西部省份的学生近视率也较为靠前。
而把时间拉到最新一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2019年),据教育部相关发布会介绍,中国学生近视率偏高仍待解决。教育部正在开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八个专项行动,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
刘培俊在会上对于“青少年近视基数和比例较大”的现存问题亦给出积极信号。刘培俊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效果初显,基本实现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
实习生李嘉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