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社会与法律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社会与法律 > 史海钩沉 -> 内容  

张思德与《为人民服务》

作者:胡松涛   发布日期:2021-7-9  查看次数:913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一

  东方欲晓,毛泽东主席窑洞的灯光依旧亮着。

  站完最后一班岗,警卫战士张思德面对毛主席窑洞的灯光,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然后,他恋恋不舍地与毛主席、与他热爱的哨位告别,前往安塞去开荒了。

  这是1944年春,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已经进行到第13个年头。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一直对党中央所在地延安以及陕甘宁边区进行封锁,共产党人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学习做经济工作,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开荒种粮、烧炭、纺线……

  中央警备团直属警卫队内卫班也得抽人参加生产运动。张思德看看全班的同志,个个年轻,只有自己有开荒、烧炭、种地的经验,尽管他更愿意在毛主席身边站岗,但是想到参加生产劳动更艰苦,更需要吃苦精神,他第一个报名进山执行生产任务。

  张思德是四川仪陇人,穷苦人家出身。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长征,多次参加战斗。他个头中等偏上,国字脸上长着一对浓眉大眼、厚嘴唇,为人老实厚道,性格随和。

  到达安塞后,张思德被临时指定为生产队副队长。在荒山野岭建设一个农场,谈何容易。在动员会上,张思德带头发言:当兵的,打仗都不怕死,从事生产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有不怕死的精神,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

  荒凉的山野突然被南腔北调的人声唤醒了。挖窑、打井、修路、种地……踏着晨光上山,一直干到星星跳上蓝色的天幕。眼看着,漫山遍野都铺满了黄澄澄的谷穗,玉米棒子个个金灿灿的,与野山坡上红艳艳的山丹花交相辉映。

  哪里最苦最累,哪里就有张思德的身影:他坐在那里笑吟吟地打草鞋、他穿着马兰草做的草鞋在田间劳动、他披着蓑衣冒雨检查炭窑、他背着木炭下山……一个月亮很大很圆的晚上,张思德还给大家讲起了诗人卞之琳的小说《进城·出城》。他说他喜欢小说的第一句:“头上戴斗笠,身上随便穿一件什么,大踏步走去,单凭脚上北方所不惯穿的草鞋,就给老百姓认出了是什么人,‘八路’。”哈哈……听众们笑起来,大家都能听出来张思德为八路军的草鞋而骄傲呢。在战友们的掌声中,他拿起笛子吹起了《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延安颂》。大家多么喜欢张思德啊。

  秋天的天是蓝的,远山是紫的,眼前的树是红的黄的。秋收的日子,中央办公厅交给农场一项新任务:烧炭,为明年召开的“七大”准备烤火取暖的木炭。

  “张思德,你的烧炭技术好,你就给我们当指导吧。”

  “只要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用我。”就这样,张思德当了烧炭队的副队长。

  石峡峪深处的庙河沟,有一片青冈林,在那里烧炭最合适。张思德领着烧炭队进了庙河沟。在他的带领下,打窑,砍树,装窑,点火,封火,出窑,这一道道工序安排得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张思德一边指导大家烧炭,一边自己动手挖窑烧炭。他说:“咱得加油干,早日完成任务,向毛主席报喜。”

  谁也没有想到,意外突然发生了——

  9月5日,秋风习习,细雨蒙蒙。张思德和王玉森、石仓一起来到山上,为一口新挖的炭窑加固窑壁,修补烟囱。张思德在最里面挖,石仓在窑口向外送土,王玉森在窑口外向外铲土。雨点越下越大,小石对张思德说:“班长,雨下大了。”张思德从窑洞里钻出来,拿着一条麻袋,把它披在小石身上。小石推让说:“班长,我不冷。”张思德说:“你披上,里面暖和。”说着,又钻进了窑洞。

  上午10点多,张思德发现窑洞顶上往下掉碎石,他大喊一声:“快跑!”

  这时,王玉森听到一声沉闷的响声,炭窑突然坍塌,张思德和小石被埋在里面。王玉森一边喊叫救人,一边挖人。石仓很快被救了出来。当人们挖到张思德时,看见他双手还紧紧握着小铁镐。人们连忙把张思德抬出来,这时只听他胸腔里咕噜一声响,血从嘴里流出来,停止了呼吸。他的生命停留在29岁。

  “长在高山上,死在泥洞中;魂魄飘青天,骨头暖人间。”延安的老百姓中流传着这首谜语诗,谜底是木炭。听到张思德牺牲的消息,许多人说:这四句诗写的就是张思德啊。

  二

  中央警备团直属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向毛泽东主席报告了张思德牺牲的消息。据古远兴晚年在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戍卫一生》(与刘辉山合著)一书中记述,毛泽东放下笔,默然良久,说: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

  接着,毛泽东心情沉重地问,张思德的后事怎么处理呀?

  古远兴想也没想就说:就地掩埋。战争年代里死人是很平常的事情,有时一个冲锋下来就倒下几个人。哪里黄土不埋人?古远兴打算把张思德就地埋在山里。

  毛泽东看了古远兴一眼说,小古呀小古,古人说,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张思德是四川人,他牺牲了,虽然回不了老家,我们也不能把他埋到荒天野地里哟!

  毛泽东又交代说:第一,要把张思德身体洗干净,穿上新衣服;第二,买一副棺材,运回延安;第三,要给他开个追悼会,我要参加,还要讲话。

  那天,古远兴又去毛主席那里报告安葬张思德的情况。听到古远兴说给张思德穿上了1942年才领到的新衣服。毛泽东问:那双白球鞋放进去了吗?毛主席知道张思德在篮球比赛中获奖得过一双白球鞋,平时一直不舍得穿。

  古远兴说,放进去了。

  9月8日,恰好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一向秋高气爽的延安这天变得天低云暗,山沉河闷。

  上午,毛泽东在枣园为张思德追悼会题写下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2点左右,毛泽东来到会场。参加追悼会的有一千多人。毛泽东的脚步沉重而缓慢,脸色严肃而庄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一位牺牲的普通战士举行追悼会。

  集体默哀之后,毛泽东拿着花圈,缓步上前,把花圈摆放在鲜红的党旗下。他凝视着花圈。微风拂来,花朵一颤一颤。毛泽东一动不动,久久沉默。见此情景,许多同志流下了眼泪。

  毛泽东手里没有讲话稿,显然他对自己讲什么已经深思熟虑。张思德的牺牲,引发了毛泽东的深沉思考。张思德,出身贫寒,生命短暂,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他是普通党员;在人民军队的队伍中,他是普通士兵;在整个革命队伍中,他是无名英雄,是默默奉献者。他没有官职,没有财产,没有成家,没有叱咤风雨的传奇故事,也没有文章经世之才气与豪言壮语,连一次恋爱都没有谈过,就这样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域内之大,党内之众,大多是像张思德这样默默无闻的人。张思德在短暂的生命中,把中国共产党远大的革命目标化作朴素的日常工作,忠实无私地在每个岗位上为人民服务,最后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自有其英雄本色。平凡的张思德是中国共产党先进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分子,他是平凡的英雄,是人民的英雄。

  毛泽东从“小人物”张思德的日常生命历程中看出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张思德一片天真,一片朴素,一片忠诚,一片大义,这种境界超越为己为利的功利境界,进入为人为公、超越生死的无私境界。

  民族的解放需要张思德,革命的事业需要张思德,艰苦奋斗的共产党需要张思德。张思德就在身边,人人可学,人人可做。张思德身上的光亮,可以照亮普通人的内心,可以照亮黑暗的世界。

  毛泽东缓缓转过身子,缓步走上前面的土台子。会场一片肃穆,静得能听见压抑着的抽泣声。毛泽东语调低沉地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炭窑坍塌了,毛泽东把炭窑重新“打”起来;张思德把自己化作了木炭,毛泽东把木炭点着。

  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深情地讲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毛泽东拔擢了张思德身上的优秀品质,把张思德寻常的、朴素的精神升华为共产党人必须践行的革命宗旨,第一次清晰澄明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宣示了共产党的人民哲学。张思德的牺牲,还激发毛泽东对生命存在意义进行的哲学思考,他论述了革命者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人生观,反映了自己的生死哲学。

  毛泽东以一篇致辞,为张思德入土奠基,更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诞生进行了思想奠基。

  三

  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致辞,在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目改为《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通过《为人民服务》,高举起一位人民英雄——张思德。

  《为人民服务》,乃是九鼎之文,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最重要的标识。学习张思德,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清生与死的辩证法,就能破除一切迷茫,应对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妖魔鬼怪。

  一声“为人民服务”,可谓“大纛一张,万夫走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进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人人信受奉行,从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改变了中国大地的面貌。(胡松涛)

发表评论 发贴须知
网    名: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社会舆论监督网评论发表的言论,社会舆论监督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图文  
别人嚼过的馍没味
宝鸡岐山 周朝八百年江山周文化
周文雍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
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真相不可磨灭
  点击·排行  
1. “贵过公交时代”来临 共享单车究竟还
2. 实名举报岐山县法院法官张红波违法乱纪
3. 实名举报岐山县蔡家坡招商局局长于银花
4. 他用赤城书写感动
5. 陕西省岐山县官商勾结坑害投资商真相调
6. 【书画】书画名家卢向前书画欣赏
7. 陕西省扶风县住建局工作人员打伤业主委
8. 全国多家媒体关注投资商资产在陕西岐山
9. 是农民工撒谎,还是汉中市勉县政府歪曲
10. 评标专家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由谁管辖
  最新·发布  
1. 第十八届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十佳原
2. 江西南昌推进智慧港口建设 赋能高质量
3. 最高检:一年多来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行
4. 国家药监局通报四起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违
5. 元旦假期预计日均205万人次出入境
6. 我国新一代智能高铁有望2027年落地
7. 被告人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案
8. 中国残联等5部门部署开展“助残暖冬”
9. 香港中学生研学团访吉林:观前沿科技感
10. 人物纪录片《巴金》研讨会在京举行
  投票·调查  
关于本站 | 投稿信箱 | 广告服务 | 加盟合作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2009 WWW.SHYLJD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民情与法制》杂志社 本网法律顾问:吴运亭 推荐使用 IE 7.0 1024×768 分辨率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京ICP备09077164号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