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戎马一生,战功卓著,自湘南起义参军,从井冈山打到太行山、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从鸭绿江畔打到三八线南,从一名战士成长为新中国上将,纵横万里,驰骋疆场,足智多谋,是我军不可多得的名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毛泽东在召见邓华时表示:“你去了,我放心!”
常出“好主意”,无愧“好帮手”
邓华在战场上胸怀全局、敢于担当,头脑冷静、实事求是,不唯上、不盲从,经常根据战场实际形势对上级既定作战部署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意见,为赢得作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彭德怀多次说:“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过不少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1947年四平攻坚战前夕,身为辽吉纵队司令员的邓华根据自己掌握的第一手敌情,经过综合分析和计算,判断四平守敌的实际兵力远超上级敌情通报中所估之数。深思熟虑之后,邓华提议增派一个纵队,以集中优势兵力歼敌,尽管上级没有采纳邓华的意见,但他仍然率部浴血奋战,四平之战是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少有的打得非常艰苦的攻坚战。1948年攻打锦州时,解放军原定部署为五个纵队攻城、七个纵队打援,邓华战前经过深入调查了解,提议集中主力攻城,在援敌未到之前拿下锦州。这次调整兵力部署、增加攻城兵力的方案得到了上级同意,攻克锦州之战进展非常顺利,也表现了作为指挥员的邓华具有战略全局的眼光和过人胆识。
平津战役中,邓华受命指挥三个纵队攻占塘沽、大沽,封锁平津之敌出海逃亡通道。邓华经过实地察看,发现地形于我方极为不利,如强攻,则伤亡必大,且无法全歼敌人。因此,邓华提议放弃攻打塘沽、大沽,转而集中兵力攻打天津,攻下天津后同样可以封锁敌人出海逃亡通道。这一建议得到中央军委和“前总”的同意,毛泽东复电:放弃攻击两沽计划,集中五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随后,天津被迅速攻克,北平之敌出海逃亡通道被切断,从而加速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
创新战法,“木船战胜军舰”
1950年,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担任第15兵团司令员的邓华指挥我军以木船土艇渡海登陆,摧毁了国民党在海南岛由50多艘舰艇、40架飞机、10万守军组成的立体化防御体系,创造了“木船战胜军舰”的战争奇迹。
战前,邓华部署部队做了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没有军舰,甚至木船都严重短缺的条件下,组织部队官兵深入群众、广泛动员,短时间内形成了人民群众出工出船支援前线的热潮;因陋就简,别出心裁,通过拆下卡车发动机将木船改装成土炮艇、指挥船;全面搜集海洋气象水文资料,连旧书摊上清朝海军提督的《航海手册》和《潮汐表》也找来作为参考,在营以上各级成立气象水文组,向老渔民、老船工请教,研究琼州海峡及附近海域风向、潮汐、水流的规律,以确定顺风顺水的进攻时间。针对我军缺乏渡海作战实战经验的问题,组织训练船工水手、机帆船司机,训练步兵登船、使用救生圈、船上射击、单船动作、多船协作、步炮协同等海战战术技巧,迅速将陆军练成“海军”。通过扎实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渡海登陆作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增强岛上接应力量,并获取渡海登陆作战实战经验,1949年12月15日邓华向上级报告,拟提前分批派兵小规模偷渡上岛与岛上琼崖纵队会合。这一思路得到毛泽东的支持。我军8000余名官兵分多个批次突破敌海陆空立体化阻截,从敌正面、侧翼多地登陆。1950年4月16日黄昏,水文气象组“预报”的东北风“如约”而至。我军2.5万余人乘坐木帆船和少量机帆船,顺风而下,启航渡海。在没有海空军支援的劣势下,我军发挥了木船不必换乘、不依靠后援,直接抢滩登陆的优势,创造性地采用横宽纵短的船队阵型,采取一个波次宽大正面登陆的战法,以三艘土炮艇围攻一艘敌舰,掩护运兵木船;交火之后仅用数小时即突破敌方强大的海空封锁,于海南岛玉抱港、才芳岭、雷公岛一带强行登陆,与接应部队胜利会师;随后势如破竹,追敌至天涯海角,最终解放海南全岛。解放海南岛战役,人民解放军以1∶11的伤亡比大获全胜,开创了我军胜利渡海登陆作战的先例。此战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邓华勇敢、细心、稳健而又善于开拓创新的作战风格。
与强敌交手,“你去了,我放心”
1950年7月,距海南岛战役结束仅两个多月,邓华即受命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员,领兵开赴东北,备战抗美援朝。此后,邓华历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程参与领导了抗美援朝的指挥作战。
受领任务后,邓华即对朝鲜战局作了仔细研究。在1950年7月26日发给中央的电报中,他敏锐地指出,美军很可能在朝鲜东、西海岸中腰部实施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登陆作战。这一前瞻性分析受到毛泽东的称赞,认为“这个分析很有见地”。8月31日,邓华在兵团党委会上明确指出,美军可能在平壤或汉城一带大举登陆,9月15日美军果然在汉城附近的仁川登陆,证实了邓华准确的战略预判。人民志愿军入朝前,原拟先派两个军、两个炮兵师渡过鸭绿江,邓华基于对敌情的准确掌握,建议四个军、三个炮兵师全部过江,并迅速增调援军。这一建议得到了毛泽东和彭德怀的采纳,使我军在过江后能够迅速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取得初战胜利。
1952年6月,由于彭德怀回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邓华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全面主持志愿军工作。此时,朝鲜战场正处于相持阶段。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第二天,敌出动大规模海空军组成的登陆部队发起猛烈攻击。邓华敏锐地意识到,敌此举是“声东击西”,意在配合其在上甘岭的进攻,诱使我方增援海岸守军,打乱我方部署。鉴于我军此前已对东、西海岸防御兵力作了加强,因此,邓华命令除我相关海岸守军加强部署外,对敌人此举不予理会。事后联合国军方面透露,这次模拟登陆的目的确是“分散敌方前线兵力”。正是邓华的敏锐和沉稳,使我军在全局部署上有力配合、支持了上甘岭的鏖战,上甘岭战役也成为我军坚守防御作战的光辉典范。
1952年12月,邓华赴京报告战况,在报告中分析了美军冒险登陆的可能性。毛泽东在召见邓华时指示,应从敌人肯定要从西海岸登陆的判断出发,加强备战,坚决阻敌登陆,决不允许敌在西海岸登陆,并要求邓华亲自负责西海岸反登陆指挥。随后,邓华主持开展了细致而扎实的反登陆备战工作,最终形成了固若金汤的海岸防线,彻底粉碎了美军登陆的企图,解除了我军后顾之忧,在朝鲜东、西海岸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