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社会与法律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社会与法律 > 史海钩沉 -> 内容  

陈潭秋之子追忆父辈的家国情

作者:邵香云、张建新、栗雅婷   发布日期:2021-6-21  查看次数:9557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6月20日电(记者邵香云、张建新、栗雅婷)在南开大学西南村的一处普通的民居里,一位88岁的教授伏在案头,翻开一本文集,微微颤抖的手指在字里行间轻轻滑过。抬起头,他陷入沉思。

  老人名叫陈志远,南开大学退休教授,是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的儿子。父亲牺牲时,他10岁,两人从未谋面。一封收录在《陈潭秋文集》里的《给三哥、六哥的信》,成为这位老人与父亲之间最特别的情感连接。

  一封家书,心系国之大者的选择


  “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几年来为生活南北奔驰,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这样的生活,小孩子终成大累,所以决心将两个孩子送托外家抚养去了。两孩都活泼可爱,直妹本不舍离开他们,但又没有办法……现在又快要生产了。这次生产以后,我们也决定不养,准备送托人,不知六嫂添过孩子没有?如没有的话,是不是能接回去养?”

  这是一封“托孤”的家书,写于1933年2月,写信的人便是陈潭秋。1933年初,组织决定让陈潭秋及妻子徐全直到中央苏区工作,此时徐全直怀有身孕即将临产不便转移,腹中的孩子就是陈志远,陈潭秋只能先行前往。

  1933年4月,陈志远在上海出生,此时父亲已经奔赴中央苏区。陈志远出生两个多月后,母亲因被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入狱,次年2月在南京雨花台牺牲,年仅31岁。

  陈志远的六伯父和六伯母收养了他,对他视如己出,家人也在他懂事后,开始向他讲述父母的故事。

  1896年出生的陈潭秋是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他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此后,陈潭秋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母是共产党,当时我不理解父母选择的事业,但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陈志远说,从长辈们的讲述中,父母的形象渐渐丰满起来。

  童年的陈志远总是努力从亲人们的谈话中,捕捉父亲的行踪。“1935年到1939年我父亲在莫斯科工作,之后去了新疆,1943年他牺牲了。”

  陈潭秋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初中毕业后,陈志远第一次见到了父亲的照片。看着照片中意气风发的父亲,他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无法想象,这样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竟然有这样坚定的信仰,有这样刚烈的气节。后来我在父亲的信中找到了答案。”

  “生活当然也很困苦的,但现在生活困苦,决不是一人一家的问题,已经成为最大多数人类的问题(除极少数人以外)了。”在《给三哥、六哥的信》中,陈潭秋的话让陈志远思考了很久。

  长大后,陈志远慢慢理解了父亲,“他顾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为大家,是心系国家存亡的共产党员”。

  一生追寻,感悟父亲的初心与信仰

  1953年,陈志远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深耕历史研究,但他一度有意回避研究父亲所经历的那段历史,“我不忍心看到父亲受刑的材料,也不愿将太多个人情感掺杂在学术研究中。”

  后来,他意识到烈士教育不可或缺,开始对父母革命岁月和革命精神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他而言,揭开历史幕布的过程有欣喜,也有伤痛,但心中父亲的形象愈发高大。

  陈志远曾多次前往湖北黄冈的陈潭秋故居纪念馆,看到有关父亲的资料照片,他感慨万千,“父亲思想一直很进步,据说在当时乡间小村庄里,父亲穿着短裤,剪了辫子,背着书包上新式小学,可谓开风气之先”。

  陈志远曾三次前往新疆,在父亲最后战斗的地方缅怀悼念。“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我看到父亲书架上摆满历史书,我一辈子从事历史教学研究,也算是跟父亲的一种默契和传承。”纪念馆中,陈志远受触动最深的还是有关陈潭秋的几次审讯记录。

  “当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1942年夏,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父亲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被捕后,敌人对他施以酷刑。父亲的脚底板都烂了,浑身上下都是伤,我知道这些很心痛,但更多的是崇敬——父亲等老一辈革命人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任何钢鞭刺刀都无法刺穿他们坚定的信念。”

  陈志远没有一张父母的合影。于是,他选了一张父亲的照片和一张母亲的照片放在了同一个相框里,照片中的两人目光平和又坚定,这张特别的“合影”一直摆在陈志远的书架上。

  他经常望着父母的照片,仿佛父母也在望着他。“我没有亲耳聆听过父母的教诲,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始终是鼓舞我前进的动力。”

  一路传承,让父辈的革命精神代代赓续

  2004年,南开大学图书馆第一党支部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组织党日活动。陈志远的女儿陈学清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同事们在当地举行了入党仪式。

  陈志远和女儿一同前往,他不仅见证了女儿入党的光荣一刻,还登上了承载着民族希望的“一叶红船”,感受父亲当年的青春梦想,祖孙三代的理想和信仰在这里有了特别的交汇。

  “我仔细看着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着父亲在船上的座位,想象着他就坐在那里。”回忆起这次经历,陈志远的内心仍激动不已。

  在南开大学工作的时间里,陈志远从普通讲师成长为知名教授,期间还担任过系党委书记,但不论角色怎样转变,他都兢兢业业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传道授业解惑。

  年轻时,陈志远曾经立志“要活到80岁”,他觉得活得越久,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

  “多年来我一直在想,一定要健康地活着,带着父母的DNA看看党100岁的时候国家是什么样子。今年我88岁了,正好是党的100岁生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好。”

  从战火中的骨肉分离,到秉承父母的精神砥砺前行,再到见证祖国的沧桑巨变……如果要来一场时空对话,88岁的儿子会对父母说些什么呢?

  “百年辉煌庆,敬告父母知。我想对他们说,他们毕生为之奋斗的梦想已经成真,后代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国家现在比他们牺牲时有了历史性的变化,我相信今后会更辉煌。”陈志远坚定地说。

  文字:邵香云、张建新、栗雅婷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发贴须知
网    名: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社会舆论监督网评论发表的言论,社会舆论监督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图文  
别人嚼过的馍没味
宝鸡岐山 周朝八百年江山周文化
周文雍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
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真相不可磨灭
  点击·排行  
1. “贵过公交时代”来临 共享单车究竟还
2. 实名举报岐山县法院法官张红波违法乱纪
3. 实名举报岐山县蔡家坡招商局局长于银花
4. 他用赤城书写感动
5. 陕西省岐山县官商勾结坑害投资商真相调
6. 【书画】书画名家卢向前书画欣赏
7. 陕西省扶风县住建局工作人员打伤业主委
8. 全国多家媒体关注投资商资产在陕西岐山
9. 是农民工撒谎,还是汉中市勉县政府歪曲
10. 评标专家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由谁管辖
  最新·发布  
1. 河南新乡通报“母子被同学家长殴打”:
2. 坐沙滩椅10分钟被索要80元?平潭多
3. 一海船擦碰广东九江大桥防撞墩后沉没
4. 河南荥阳通报“男孩骑马被拖行身亡”:
5. 工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情况如何?人
6. 250名电诈嫌犯被移交我国警方
7. 第三届葡萄牙“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揭
8. 最高法启动“版权AI智审”试点工作
9. 官方通报午托机构工作人员殴打学生:当
10. 民政部:从未组织开展过“颐养家园建设
  投票·调查  
关于本站 | 投稿信箱 | 广告服务 | 加盟合作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2009 WWW.SHYLJD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民情与法制》杂志社 本网法律顾问:吴运亭 推荐使用 IE 7.0 1024×768 分辨率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京ICP备09077164号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