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北京举办反不正当竞争论坛,聚焦全面加强反不正当竞争主题,就数字经济下不正当竞争行为、品牌保护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会上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7371件、罚没金额4.16亿元。今年前5月,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345件、罚没金额1.22亿元。
反不正当竞争出重拳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逐步确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保障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逐步健全,对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消费者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说:“反不正当竞争工作事关长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举办反不正当竞争论坛对于改进政府监管、激发市场活力、凝聚社会共识具有积极意义。”
论坛上发布的《2020年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报告》梳理了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情况。《报告》显示,自2020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行动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围绕商业秘密保护,突出聚焦民生领域,不断提升要素交易监管水平。截至2020年12月25日,全国共开展宣讲、培训、合规指导29087次,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执法3298次。2020年,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7371件,案值27.6亿元,罚没款4.16亿元。
具体看,针对生活消费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666件,案值2829.58万元,罚没款4763.64万元。针对“保健”市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立案303件,案值1472.86万元,罚没款2813.09万元。针对“医美”行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立案125件,案值237.56万元,罚没款642.14万元。针对教育培训行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立案94件,案值732.25万元,罚没款908.46万元。
探索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新路径
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局长袁喜禄介绍,2020年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具有几方面突出亮点:
——强力执法,市场监管的震慑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办案是遏制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一个重要的利器。”袁喜禄说,“特别是针对平台经济无序竞争的监管,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创新监管,探索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新路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监管效能,提高监管执法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对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提出新要求。“比如说将保护的端口前移,靠前服务企业,通过建立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联系点、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将市场监管执法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袁喜禄说。
——完善规则,在法律制度上有所前行。《报告》显示,去年市场监管总局聚焦巨奖销售、虚假促销、不履行优惠承诺等不正当促销行为,制定发布《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有效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夯实法制基础。
——部门协同,构建高层协调协作的新机制。袁喜禄介绍,去年国务院批复建立反不正当竞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部门协调、多方联动、综合施策、整体发力奠定了基础。
公平环境促行业健康发展
“公平的环境、良好的秩序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落实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发展环境、维护行业秩序的重要举措。”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郭永新在论坛上介绍,今年前4个月,轻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7万亿元,同比增长27.9%,实现利润4270亿元,同比增长41.5%。轻工业的利润率达到6.5%,盈利水平比去年同期进一步回升。轻工业市场化进程高、国际化程度高,90%以上是非公经济成分,98%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在这样一个产业生态体系中,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郭永新说。
他认为,落实好《反不正当竞争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鼓励做大做强和防止企业垄断的关系,要坚决防止特大型企业依靠市场优势地位,损害其他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二是要处理好学习模仿和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决防止不尊重知识、抄袭、剽窃等行为;三是处理好供需双方买卖公平的关系,特别是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行业上下游之间也存在着强势和弱势,应该建立产业链条件合理的价格传导机制和利润分配协调机制,否则行业就会出现忽冷忽热的‘过山车’现象,影响行业健康持久发展。”郭永新说。
(责编:袁勃、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