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日报》记者 刘杰 通讯员 王志英
牛庄,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素有“河东小延安”之誉。一提起“小延安”,牛庄人就会津津乐道地讲起“播火人”雷震龙的故事。1929年的一天,雷震龙赶车去闻喜送货回来,碰到一个要搭顺车的人,这人就是嘉康杰。从他认识嘉康杰起,就经常与嘉康杰、金长庚,柴泽民,白涛等革命先辈,聚集牛庄,秘密开会,印刷文件,散发传单…… 1931年1月,雷震龙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发展党员,先后建立牛庄中心党小组和党支部,积极建立牛庄武装自卫队……1943年5月,中共五地委又在牛庄宣布成立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雷震龙任县委组织部长兼游击支队政委。那时,牛庄800口人,就有共产党员20人,游击队员95人,革命烈士18人。从牛庄走出来的县处级领导就有15人。无疑,这是牛庄的光荣,也是牛庄人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牛庄也是一个贫困村。直到2001年,人们还生活在温饱线下。但老区就是老区,有一种顽强拼搏的老区精神。在盐湖区委领导下,全村拧成一股劲,打了“四个大战役”:
第一个战役,改变生存条件
2001年 10 月 31 日,盐湖区区长于波会同职能部门到牛庄一倾坡自然村现场办公。会议得出一个结论:“不能让老区人民过去流血现在再流泪”。于是,区供电局、水利局、交通局投资44万元,携手牛庄人树起电杆 39 根、架设线路 3000 米,把电送到了一倾坡;建成 8 个蓄水池、铺设管道 8.5公里,把山泉水引到了 5 个自然村的 20 个供水点上;把一倾坡通往牛庄的 2 公里羊肠小道拓宽为5米砂石路面,基本解决了缺电、缺水和行路难问题。2007年,运城市长高卫东、区委书记于波、区长邓雁平,又决定为牛庄人打一眼“亲民井”。4 月 9 日开钻,5 月 22 日试水,每小时出水量达 40 多吨,圆了牛庄人几千年来的“深井梦”。2018 年,又新建一座 200 立方的蓄水池。2019 年,又在仄爻自然村打成第二眼深井,彻底解决了吃水难问题。“行路难”问题,也得到解决。先是接通了乡级油路;硬化了 3.7 公里巷道,实现了“巷巷通”水泥路;硬化了4条8公里出村路;2019 年又铺设了从砚凹到牛庄的1.2公里水泥路;2020年又在区扶贫办帮助下,铺设了牛庄到第二眼深井处的3公里水泥路。 在积极解决生存条件的同时,还积极改善生产基本条件。期间,省扶贫办拨来70万元,硬化了 1.3 万平方米的双季槐晾晒场地,购置了 11 套病虫害防治机械,为牛庄培训了一批农业技术人才。文化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建起了一座文化娱乐中心、一座图书馆和一座农民健身广场
第二个战役,调整种植结构
第一次,退耕还林4821.6 亩;第二次,劳务输出450至500人,每年增收900万元到1000万元;第三次,发展经济林。将 3200 亩退耕还林国槐改造成双季槐,栽植山楂树 500 亩,栽植柿子 500 棵。三次调产,让牛庄富了,美了。年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千元以下提高到了10000元以上。于是,2018年,牛庄被确定为“盐湖区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第三个战役,脱贫攻坚
从整体讲,牛庄已经建成 “小康村”;但平均数下却掩盖了76个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1.5%。牛庄“两委”一户一户分析,一家一家研究,然后分门别类,责任到人,以一户带动一户或几户的办法开展脱贫攻坚活动。经过五年攻坚,76户逐年全部脱贫。
第四个战役,打造红色旅游
牛庄抓住“红色旅游”这个发展机遇,建成和修复了“四·九”惨案纪念馆、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革命烈士纪念亭、牛庄茶馆、纺织房、信号钟、屯兵院、地道、先锋亭、追思门等红色景点。路旁又绘制了一幅幅当年稷麓县游击支队战斗的故事……这一桩桩革命历史,一件件丰功伟绩深深吸引了红色旅游者。仅今年春节假期,就有一万多人来牛庄旅游。在展览馆里,有个家长带着孩子,说:“一次瞻仰就是一次传承,一位烈士就是一座丰碑,我们要让孩子牢记革命历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大院里,有的驻足凝视,有的排队合影,有的录制视频,有的制作抖音,处处都是游客们的打卡地……村民看到商机,便在巷边、路口摆起了小摊小吃,既方便了游客,又增加了收入,“我们何乐而不为之?”“红色旅游”成了气候。被山西省确定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又被省文旅厅评为3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向牛庄致敬——这个挺起老区脊梁的“河东小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