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7月7日,在美国的操纵下成立了“联合国军司令部”。薛先贤老人至今清楚地记得,美军远东总部统帅司令官的名字——麦可阿瑟。此时,家住大渠街道南孙坞村16岁的薛先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西北野战军。经过3个月的“战前训练”,薛先贤和他的战友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老人回忆说:在朝鲜战场上气温低下,夜晚零下40到45度,战士们时有被冻伤或冻死的。但志愿军官兵永不放弃自己的阵地,直到冻死在战壕里,他们依旧匍匐在地,保持着伏击与准备冲锋的姿态,成为一尊尊巍然屹立的冰雕。战士们吃饭也难,记得有次战役,战士们带了三天干粮,却打了一周的大仗,饿极了的战士们,用刺刀刮干树皮吃;没有水,战士们就用十字镐剁冰块,甚至互相接小便喝,小便还没有喝到就冷到快要成冰了。战士们发扬“三个不相信”精神一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奋战在异国他乡冰天雪地的志愿军战士,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和保家卫国的激情,甘冒枪林弹雨,愿洒一腔热血,正面硬抗武装到牙齿的美军。
1952年,18岁的薛先贤已经是汽车6团团长的警卫员。他与团长同吃同住同打仗,吃的是坚硬难咬的压缩饼干,困难时吃的则是难以下咽的树皮高粱米饭,就是树皮粘稠物加上高粱米做成的“饭”,住的是经常滴水的山洞。当时,汽车团主要任务是负责部队供给,给前线输送枪支弹药,回拉收缴的武器装备,收缴的武器中不乏新颖的“手套枪”和轻便的“美国卡贝枪”。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我志愿军实行了长达40公里的飞机封锁。装备精良,有着双肚子的敌机一架架飞过,一枚枚长约30公分,粗15公分的定时炸弹投掷下来。此炸弹的特点是投下来不炸,一旦触碰立马炸响。在黑夜里执行任务的汽车团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不敢开大灯,只能依靠汽车底部的小灯勉强辨别道路。因为不能及时辨清炸弹,执行任务时伤亡惨重,整个战争下来出去100辆汽车只能回来20辆。狡猾的特务还装扮成朝鲜老百姓,他们以捎脚为由,残忍杀害汽车团的战士们,抢夺我方车辆。翻开老人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老人家向我们讲述到:一次,他接到一项任务,去502高地送一封紧急情报,上级要求三天之内必须返回来。机智的薛先贤找到军代表,为其派了一节火车头,当天就圆满完成了任务。谈及这一路的艰辛与危险,老人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到,回来眯(脏)得不像样了。
经过浴血奋战,志愿军终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以南。老人激动地说:“抗美援朝战争,我们志愿军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国威,赢得了和平!从这场战争后,中国真正站起来了!再也没有西方国家叫嚷要用两艘航母来教训我们这个民族了。”1960年参军整十年的薛先贤退伍回乡,婉拒组织工作安排。在乡邻的推举下,当上了村里的民兵连长、治保主任,多年来深受村民爱戴。出得大门,一红一金两块“光荣之家”的牌匾悬挂在薛先贤老英雄家的大铁门上,它们向我们展示着这位87岁老人至高无上的荣耀。
(本文选自《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运城市盐湖区红色故事选》,执行主编王志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