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6月30日运河日志
地点:灵璧县
第5站
阅读提示
6月30日,“行走大运河”采访团冒雨离开宿州,奔向隋唐大运河岸边的灵璧县,这个县城不大却有丑、奇、美“三绝”。
一丑
美与丑是反义词,但丑到极致也是一种美,而且在美之外往往还有辟邪祈福的功用。
这种丑中蕴美的文化在灵璧具体体现在钟馗画上。
和河南的洛阳牡丹画、王公庄画虎村一样,灵璧钟馗画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初步形成了一种文化产业。记者在灵璧县城到处可以看到钟馗的文化符号,钟馗路,则是钟馗画的集散地。
钟馗文化在灵璧很盛行,钟馗画是其中的一种,起源于何时灵璧人自己也大多说不清楚。
老画家孙淮滨认为,钟馗画的起源和河南有关,河南是画圣吴道子的故乡。从文献资料看,钟馗画肇始于盛唐开元年间,是由于唐玄宗的梦而命吴道子“如梦图之”,才产生了钟馗形象和历史上第一幅钟馗画。灵璧钟馗画乡的形成,与吴道子画派传人北宋开封画家杨棐有关。杨棐在灵璧生活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把“吴带当风”的画法传到了灵璧,这是灵璧钟馗画乡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灵璧钟馗画虽然历史悠久,但也面临着传承乏人以及在产业化过程中带来的“变异”的问题。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面临尴尬的何止钟馗画一家呢?
二奇
一进入灵璧,随处可见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黑色石头,这就是灵璧三绝之一的“奇”:灵璧石。
在宿州市博物馆,记者曾见到一块北宋时期的灵璧石,那是考古工作者从运河遗址中发掘出来的。
但是在灵璧石的故乡,寻找一块北宋的灵璧石却非易事。
在雨中,记者一行多方打听才摸到了灵璧县娄庄镇蒋圩村,这是考古工作者称为“花石纲遗址”的地方。
但是在村中,问起大运河和花石纲,村民只知大运河而对花石纲甚为陌生。
经电话询问在外地的村主任,才找到一个知情人,72岁的蒋兆华老人。老人热情地把我们领到村西头,在宿州至泗县公路的北侧路沟内记者看到了仅存的一块花石纲的遗物。
老人说,公路就压在大运河的南大堤上,60年前他小的时候这儿有很多的灵璧石,后来都被垫路基下了。就这一块,前几年拓宽公路时还差点被埋在地下。
灵璧石在灵璧触目可见,这块“花石纲”的遗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花石纲”是因为大运河和开封才得的名字。
宋徽宗要在东京汴梁修建一个大园林,就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到东南各省搜罗奇花异石,灵璧石也在其中,用船逆水而上运到首都,每10船为一纲,这种运输奇花异石的船队称为“花石纲”。大家熟悉的《水浒传》中的杨志就是因为押送的花石纲翻到了河里,才沦落到东京街头卖宝刀的境地
花石纲数量庞大,因为种种原因,一些花石纲遗落在蒋圩村的运河南岸,成为见证大运河河道位置的遗物。
三美
灵璧三绝中的“美”指的是虞姬。
在灵璧县城东7公里有虞姬镇,镇东路南有虞姬墓,再往南,就是著名的垓下之战遗址。
虞姬虽然是秦末人,因其墓在运河边上,逐渐成为灵璧运河文化的一部分。
记者30日下午去采访时,虞姬文化园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开始对外开放了。
采访结束,雨还在下。记者一行从虞姬墓向东直奔泗县,在那儿,有一段隋唐大运河的河流目前还在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