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时间,他们会在操场上赛跑
对于孟津县这个教学点,相关部门表示,只要有学生,就一定会有老师
核心提示
沿着蜿蜒但还算平坦的路,我们一行赶往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镇上沟村。那里,有一个学校,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59岁的乔冠英和7岁的陈豪杰。
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2004年,孟津县开始在全县推行撤点并校。2011年9月,上沟村原有的12名学生全部到离村子5公里的阳坪小学上学。当时6岁的陈豪杰正值上学年龄,因家庭原因留在了上沟村。
当地教育部门说,不放弃对每个学生的教育。于是,便有了阳坪小学上沟教学点,便有了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的学校。
这所学校里,只有一个学生、一个老师
上沟村在孟津县小浪底镇,有600多户人家,这两年外迁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可是,7岁的陈豪杰和他的家人却留了下来。
陈豪杰家是上沟村里唯一的小卖部,也是村里唯一的卫生室。陈豪杰的爸爸除了在家坐诊,闲时会到周边县城打些短工。昨天上午,见到陈豪杰的妈妈杨凤霞时,她正在整理小卖部的货架。
问起为啥不想让儿子到阳坪学校上学,得到更多的是她的笑声:“他爸经常出去打工,我在家走不开,没法送他上学。他奶奶住在离这儿七八里的自然村,我还得照顾她。”
于是,陈豪杰留了下来。可是,他要读书。
“不放弃对每个学生的教育,不为合点并校而放弃某个学校。即使只有一个学生,也要保证他上学的权利。”从洛阳,到孟津,再到小浪底镇,每一级教育部门都抱着这样的决心。
于是,阳坪小学上沟教学点保留了下来。乔冠英,一个在上沟村从教多年的老人,成了这个学校唯一的老师;陈豪杰,一个刚步入学校的孩童,成了这个学校唯一的学生。
乔冠英是上沟村人,在村里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2006年,他的家人全部搬到了县城。现在,乔冠英自己在村里住,只有到了周末,他才会回到县城和家人在一起。
“老伴儿常说豪杰就是我的亲孙子。”乔冠英说,在上沟教学点的一年时间里,跟陈豪杰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平时他家里有个什么事,豪杰就跟着我回家吃饭,已经成一家人了,下雨下雪天我也会去他家吃饭。”
师生在一起,寻常事洋溢着大幸福
乔冠英的办公室很简单,在他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放着陈豪杰各科的作业本。尽管只有一个学生,但所有的文化课和体音美课,乔冠英一节不落。“音乐课上我们不需要乐器,一句句教他唱。”乔冠英说。
“我最喜欢上体育课。”旁边的陈豪杰拉着乔冠英的衣服插话。
说起体育课,东西二十米,南北二十米的校内,再加上学校外面的简易操场,便是师生二人的“天堂”。乔冠英说,跟别的孩子相比,陈豪杰拥有的“资源”真不少。
每次上体育课,有两个必玩的项目,跳格子和赛跑。拿起粉笔,师生二人一起画一个大格子,里面套小格子,每次游戏的格子数都不同。一个粉笔头、几块破碎的瓦砾,师生俩能玩到筋疲力尽。
“老师没有我跳得时间长,我们跳一会儿就出汗了,很好玩。”陈豪杰说着,忍不住在地上开始画格子,要当面跟老师比试。
“豪杰的家就在上沟教学点后面,来学校上课路过他家,喊一声就出来了,我们俩经常是一起到学校,早晚都在一起。”乔冠英说。
其实按辈分,陈豪杰要称呼乔冠英为姥爷,但是从第一天上课开始,陈豪杰便开始称乔冠英为老师,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
“我喊老师的时候觉得可自豪。”当被问到为啥不喊姥爷时,陈豪杰有点不好意思,使劲抠着自己手指上的红色指甲油,顺便转移了话题,“老师说涂指甲油不好,我以后不涂了。”
考试结束就是暑假,乔冠英要回到县城中。大家问陈豪杰暑假怎么过,他抿着嘴笑,不停地偷瞄乔冠英。乔冠英明白陈豪杰的心思,说放心吧,暑假会带你到县城玩。听到这些,陈豪杰张开双手,在校园中飞跑起来。
“豪杰很聪明,成绩也比较靠前。过完暑假,孩子就是二年级了,他要是还在这上学,我就继续教。我明年就60岁了,要退休了,可心里一直操心这娃,不管咋样,他能好好接受教育就行。”乔冠英说。
记者手记
2004年,孟津县教育部门开始推行撤点并校,现在,全县261所中小学合并后,共有114个教学点、84个中心小学。
一个学生一所学校,在洛阳,这只是个例,当面对孩子上学的权利,洛阳市教育部门毫不犹豫地选择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
采访结束时,陈豪杰很兴奋,说自己马上要上二年级了,成大哥哥了。洛阳市教育局局长侯超英告诉记者,不管什么时候,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永远是第一位的,哪怕学校只有一个学生,也要派老师坚守教学岗位,只要有学生,就一定会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