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7月21日电(记者叶健)52岁的临汾市民范丽芬最近出门经常打伞、戴墨镜,原因是阳光太刺眼,紫外线太强烈。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会儿,范丽芬和所有临汾人一样,希望每天刮大风,这样可以吹走满天的粉尘阴霾。
由于糟糕的环境污染,一些有条件的人搬离了临汾,去青岛、海南等东部沿海城市购置房产,偶尔回趟老家。这些人被称为“生态移民”。而在更早些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临汾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临汾人以环境优美而自豪。
许多老临汾人说,十年前临汾的空气质量,无论用什么来形容都不过分。天空每天都是灰蒙蒙的,仿佛是个大锅盖,空气里刺鼻的煤烟味弥漫,大街上的行人戴白口罩的随处可见,回到家里,发现口罩上有两个黑点,那是鼻子呼吸留下来的印记。
“那时候别说招商引资了,就是临汾本地人都不想在临汾呆。”退休老干部弯云龙说,污染最严重的2000年前后,有本事的、有点办法的都离开了。
临汾的污染来自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煤焦铁产业的无序发展。世纪之交,污染到达顶峰。数据显示,2000年,临汾二级天只有14天,这意味着当时临汾人一年中只有14天能见到蓝天白云。
2003年至2005年,在全国环境监测113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临汾连续3年名列倒数第一。此外,临汾还多次被美国媒体列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恶劣的空气、水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临汾人民开始“知耻而后勇”。从2006年开始,临汾开始“壮士断臂”,大规模关停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工艺设施――正是这些企业支撑着临汾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6年,临汾关停淘汰473家落后污染企业;2007年共淘汰关闭231家落后污染企业,当年损失GDP200多亿元……近两年,共关停各类污染企业1056家。
2006年以来,临汾为了治理污染共减少了多少GDP,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临汾从山西省各地市GDP排名榜眼的位置滑落,从侧面显示为治污作出了重大牺牲。
近年来,临汾在清理污染源的同时,大力植树造林。2010年临汾植树造林39.2万亩,位居山西省第一。目前临汾森林覆盖率达到3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余个百分点。
临汾环境全面好转,城市呈现出“天蓝水清”的优美景象。临汾市区二级以上天数从2005年的187天增加到2010年的338天。在全国环境监测113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从2005年的倒数第一跃升到目前的29位。
如今的临汾,几乎没有人再为空气质量抱怨了。不久前,美国一家知名建筑设计公司高管丹尼尔·波拉切克在临汾生活了几天后认为,不敢相信,多年前世界污染最严重城市的空气,如今和他明尼苏达州的家乡没太大的区别。
目前,临汾市正在进行着一项名为“汾河城区段生态综合治理”的工程。这项临汾历史上最为浩大的生态治理工程总投资14.9亿元,在面积10.6平方公里范围内,修岸造绿、建坝蓄水、建设园林、打造湿地,最终将形成11.2公里的生态长廊。目前,主城区段的工程已经完工,岸边高楼林立,水面波光粼粼,绿树成荫,芳草茵茵,一道临汾和汾河完美融合、城市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