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县委书记之女“吃空饷”事件研究
|
发布日期:2012-5-5 查看次数:3012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
2012年1月7日,有媒体曝光山西省疾控中心名叫王烨的科员连续5年“吃空饷”累计10余万元,而王烨的父亲是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现任县委书记杨存虎。此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在网络引发了大量的关注。针对此事,山西疾控中心主任称,王烨5年来从未到省疾控中心上班,是“脱产学习”,合乎组织、人事程序和要求。7日,山西省纪委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表示已经成立调查组调查此事。
从舆情应对角度来看,山西疾控中心的回应漏洞百出,授媒体和网民以把柄,而山西省纪委在舆情初期的回应立场不坚定、态度不明晰,在舆情发展到高位时又集体“失声”,在舆情应对中严重缺位。
一、事件概述
2012年1月7日,有媒体称,在山西省疾控中心人事科,有一名叫王烨的科员,2011年7月从山西省中医学院本科毕业,2011年10月第一次到省疾控中心上班,却从5年前入读大学时,就每月领取由财政全额拨付的基础薪、生活补贴及住房公积金等,5年的学费亦由省疾控中心承担。据调查,王烨之父杨存虎现任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委书记。
同日,山西省纪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对群众反映静乐县委书记之女“吃空饷”一事,已组成调查组,正在进行调查。
二、媒体关注度走势
2012年1月7日,《经济观察报》发表题为《一个县委书记女儿的职业轨迹疑问》的报道,披露山西静乐县委书记之女“吃空饷”5年的事实,随后被各网络媒体转载,并冠之以《静乐县委书记之女5年吃10万空饷》等更吸引读者眼球的标题,助推了此新闻事件的传播。同日,山西省纪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对群众反映静乐县委书记之女“吃空饷”一事,已组成调查组,正在进行调查。虽然山西省纪委表态进行调查,但是并没有消减网民对此事的关注度,在山西省纪委表态后,“吃空饷”事件的舆情热度仍不断升高。
随着事件的发展,网络媒体对新闻进行传播的同时,传统的电视媒体如广东卫视、江西卫视、安徽卫视、浙江经视等对此新闻也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扩展了事件的传播面。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同作用下,山西静乐县委书记之女“吃空饷”事件逐渐走向舆情高点。
在“吃空饷”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王克勤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经济观察报》的总编助理,王克勤一方面支持所在媒体对该事件进行曝光,另一方面在自己的博客和微博对新闻事实进行传播,关于这则新闻的博文点击量高达11万,微博则有3567人转发。
三、舆情应对过程点评
山西官方在“吃空饷”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没有在舆情潜伏期对信息进行控制,在舆情爆发后正面应对不完善,处理态度不明晰,民意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从媒体关注到媒体曝光,这段时期属于舆情的潜伏期。2011年12月中旬,山西疾控中心主任对此事进行回应,然而此番回应漏洞百出,反被媒体所“证伪”,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山西疾控中心在事件小众传播期没有把握信息传播主动优势,使得事件由人际传播进而演化成大众传播,最终导致舆情的爆发。
“吃空饷”事件由传统媒体于2011年1月7日曝光,在事件曝光的同一天,山西省纪委声称已经成立了调查小组对此事进行调查,从舆情应对的角度来看,在舆情初发期进行回应,其回应速度值得称赞,有利于赢得舆论主动权。然而从其回应的内容来看,并未表明官方处理此事的立场。此回应虽然在舆情初发期便得以在网上传播,但并未得到网友的认可,有网友甚至认为,“山西省纪委所谓的调查只是拖延时间和不了了之的一块巨大盾牌”。从回应的手段来看,山西省纪委只是借助网络媒体进行简单的传播,手段单一,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十分有限。
四、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官官相护(29%) 人民网网友:王烨5年“吃空饷”,其背后多半有“爹操作”,而一个“小县令”能打通省府衙门,看来这里面的水确实很深。
新华网网友:这绝非县委书记“一个人在战斗”,如果相应的人事、财务等部门能够遵守原则、认真把关,也绝不会发生如此荒唐之事。
权力缺乏监督导致滥用(21%)
腾讯网友:谁让他们成了坐吃“空饷”的蛀虫?当地政府应当加大监督举报力度。只有将监督运用到每个地方,才能由一丝丝的蛛丝马迹,揪出幕后推手。
新华网网友:县委书记之女为什么能“吃空饷”?缺乏监督的权力自然要膨胀,来自上级的监督,无为而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来自下级的监督,一般都能摆平。于是,该得的不该得的,统统拿到手里。
“拼爹”时代好爸爸很关键(20%)
网易网友:“亲,让你不上班领工资哦;亲,送你读本科哦;亲,帮你交学费哦。”官女“吃空饷”,爹有多强,舞台就有多大!
中国网网友:普通人家的孩子十年寒窗,不及有个好爹!
对“吃空饷”之事已经见怪不怪(13%)
凤凰网网友:“吃空饷”这事儿在一些单位和企业的领导及其亲属朋友中不同程度存在,还有比这更恶劣、更严重的是领导在岗,他人替他读文凭、拿文凭,最后一切都是假的。
人民网网友:不用说书记之女“吃空饷”了,教师行业何尝不存在“吃空饷”现象,以至于很多民办教师都不能转正。
软腐败比硬腐败更可怕(11%)
新浪网友:“吃空饷”的背后是官员的“软腐败”,国家不仅要预防和惩治官员贪腐的“硬腐败”,也要盯防官员利用职权向子女输送利益的“软腐败”。反腐没有捷径,严肃纲纪和刚化程序是惟一的出路。
上升到法律层面对其严惩(6%)
腾讯网友:为何“吃空饷”屡禁不止?骗取公共财物2000元以上即认为是犯罪,3万元以上可判3—10年有期徒刑,20万元以上可判无期徒刑。只有将“吃空饷”者与监管者二者并罚,让违法犯罪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受到法律的严惩,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五、媒体评论摘要
王烨在学历和身份并不符合招收条件的情况下,如何避开监督环节,一路过关斩将一跃进入竞争异常激烈的省卫生厅直属司级事业单位?哪些人在“不存在的材料”上盖了章?哪些人又是在看到这长达5年只支薪而不做事的员工而不吱声?这一道道在寻常百姓子弟眼中硬如铜墙铁壁式的关口,在县委书记女儿面前缘何都变成了“浮云”?这对人们公平感的打击力度也太大了。
(据《华商报》,作者:曾颖)
反思这起事件,让人担忧的是,此举凸显了“不上位、先占位”的权力垄断。王烨刚读大学,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山西省疾控中心上班,但是她偏偏能够通吃——既读大学,又上班,领工资,实在蹊跷,折射出了权力滥用的可怕后果,以及新型的萝卜招聘方式。这种方式比萝卜招聘更可怕,萝卜招聘通常只是现时的挤占,而“不上位,先占位”则是提前多年就垄断了位置,其他才俊就只能望洋而叹。
(据新华网,作者:秦淮川)
实际上,对于“吃空饷”行为,我们完全可以“动刑”。《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吃空饷”往往以伪造等手段,骗取国家工资福利。“吃空饷”,少则“获利”几千元,多则数万元。由此来看,给“吃空饷”定性诈骗罪不算过分。
(据《齐鲁晚报》,作者:林萧)
县委书记的女儿“吃空饷”,最大的看点,也即最应关注的问题,是“空饷”背后有着怎样的运作规律和怎样的巨大能量?他们凭借什么能够瞒天过海、神通广大挑战着组织、政权的权威,这才是需要弄清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王烨也是“空饷”事件的受害者,不被命运如此捉弄,未必前程就不锦绣。人谓“祸兮福之所倚”,就是这个意思。
(据红网,作者:雷钟哲)
六、舆情应对点评
当官员权力滥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点时,我们发现无论是15岁参加工作的乡党委书记还是吃5年“空饷”的王烨,官员权力的腐败已经由赤裸裸的贪污受贿变为利用职权向子女输送利益的“软腐败”,继而使得腐败问题演化为社会公平问题。“官二代”可以不用参与激烈竞争,便可获得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甚至长达5年时间“吃空饷”。
从山西官方事件应对看,在舆情潜伏期,山西疾控中心未能以诚恳的态度掌握信息转播主动权;在舆情初发期,山西省纪委及时回应,却因传播渠道有限、表态不明确而没有得到网友认可。
经传统媒体首先报道,博客、微博客的二次传播,继而使得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及平面媒体全面关注,事件进入舆情的“高危区”,然而此时却未见官方的任何回应,使得官方的形象和公信力受损。在舆情热度高涨期,山西官方的集体“失声”,显现出官方舆情应对时的缺位。
前有运城刑满出狱后担任交管处副处长的仝霄,后有临县15岁参加工作的乡党委书记,山西的官场政治正面临着极大考验。虽然官方在“吃空饷”事件的回应中多有不妥,但是山西省纪委若能尽职尽责彻查此事,最终还给民众以真相的话,山西政府形象尚有重塑机会。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朱明刚)
(责任编辑:庞胡瑞)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社会舆论监督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