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在一个个考古现场,考古一线工作者从遗址、器物、人骨等实物证据中提取文明演化的关键信息,呈现文明形成的客观过程。 即日起,新华社推出“文明探源”专栏,聚焦中国各地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持续追踪考古进展,从中追溯文明起源与发展脉络,揭示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以期让广大读者更好地读懂中华文明。 2025年2月25日,在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周原田野考古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实习员闫永强在整理周原遗址出土文物。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冬末春初的周原遗址,薄纱般的轻雾笼罩着这片周人故土。路网、城墙、夯土、甲骨……随着曾经繁忙的考古探方逐渐保护性回填,3000多年前的这座城再次被黄土覆盖,仿佛一切重归沉寂。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日前揭晓,陕西周原遗址入选。这里发现的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群,为判断周原遗址为灭商前周人都邑提供了关键证据。
开栏的话: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在一个个考古现场,考古一线工作者从遗址、器物、人骨等实物证据中提取文明演化的关键信息,呈现文明形成的客观过程。
即日起,新华社推出“文明探源”专栏,聚焦中国各地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持续追踪考古进展,从中追溯文明起源与发展脉络,揭示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以期让广大读者更好地读懂中华文明。
2025年2月25日,在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周原田野考古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实习员闫永强在整理周原遗址出土文物。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冬末春初的周原遗址,薄纱般的轻雾笼罩着这片周人故土。路网、城墙、夯土、甲骨……随着曾经繁忙的考古探方逐渐保护性回填,3000多年前的这座城再次被黄土覆盖,仿佛一切重归沉寂。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日前揭晓,陕西周原遗址入选。这里发现的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群,为判断周原遗址为灭商前周人都邑提供了关键证据。
·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社会舆论监督网评论发表的言论,社会舆论监督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