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记者 费璇) 5月1日,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47岁的村支部书记尼亚孜·木沙为救两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随后,库车县委发出了向尼亚孜·木沙同志学习的通知。在村民眼里,尼亚孜·木沙就是他们的“穷光蛋书记”,是他们尊敬的好书记。
5月7日,记者来到栏杆村,寻找尼亚孜·木沙的生前印迹。
记者探访
家中只有一台老式电视机
尼亚孜·木沙一家5口住在一个平房小院里,这个小院,他们已经住了25年了。与邻居家院墙上葡萄树的绿意盎然相比,他家的院子显得空荡寂寥。“村上的事太忙,他没时间种。”尼亚孜·木沙的妻子布尼亚孜边说边整理堆放在墙角的3袋大米。这是丈夫去世后村民们送的,她打算收拾一下,分给村里的贫困户。“我们吃不了那么多,要是他还在,肯定也会这么做。”她说。
3间屋子里几叠被褥和几个木质的箱子整齐地摞在墙角,没有家具,除了一台25寸的老式电视机,再无其他电器。
“他是穷光蛋书记。”在村民的眼中,担任村干部25年的尼亚孜·木沙,家庭并不富裕。按照规定,栏杆村人均分一亩地,尼亚孜·木沙一家五口只有五亩地,这远远不够养活一家老小。
“没办法,他只有在村口前面的戈壁自己开荒了20亩地,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布尼亚孜说,就连开荒的钱也是借的,加上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的钱,家里总共还欠着4万多元的外债。
村民回忆
自己没钱还给我们送
就是这样一个“穷光蛋书记”,每隔一年要自己掏钱给村里的贫困户买煤,还要自己送到村民家里。“自己都没钱,还要给我们送,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村民热合曼·哈不都外力说,在这个山边的小村庄,村民冬天都是靠烧煤过冬,每年平均要烧两吨多煤,每吨煤的价格在450元左右,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2009年冬天,热合曼·哈不都外力家的收成不好,家里的煤不够用,正当他发愁的时候,尼亚孜·木沙来了,在他家院子卸下了一小车煤,“就这些了,你先用着,再想办法。”尼亚孜·木沙对他说。快50岁的热合曼·哈不都外力有些说不出话来,在他心里,“谢谢”这两个字的分量比这几百公斤煤实在轻太多了。
除了帮助贫困村民,他还为村里的青壮年联系零工补贴家用。24岁的村民肉孜·尼亚孜回忆说,有一年,正值秋收季节,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着收麦子,尼亚孜·木沙听说附近的隧道需要一批临时工,放下家中的活,就跑去给村民联系。
“尼亚孜,你家的麦子都黄掉了,你不收吗?”肉孜·尼亚孜提醒他。“先不管,村里年轻娃娃闲得没事,我得给你们找活挣钱。”当年,尼亚孜·木沙家里的15亩地只收了9袋小麦,可他仍笑呵呵地说:“我是党员,也是村干部,为大家操心,自己吃点亏没啥,粮食够吃就行”。
前两年,在乡里的指导下,尼亚孜·木沙带领村民因地制宜种起了洋葱、果树,使村民的收入逐渐好转。如今,村里每家每户平均都有10只山羊,而村里的牦牛也从最初的十几头增加到了现在的近80头,人均年收入比5年前提高了一倍。
“我看着他长大的,他也是我带出来的,他就是我的儿子。”今年78岁的卡德尔·巴克说。卡德尔·巴克是“全国双拥模范”,他曾历时39年写下1026篇拥军日记,也曾担任了多年的村干部,卸任后,是他推举了尼亚孜·木沙进入村委会领导班子,看着他慢慢成长。
“以前嘛,他有事没事就来了,给我说说村里的事。”已经白发苍苍的卡德尔老人说,尼亚孜·木沙走了,但他是个好干部,是党的好儿子,给栏杆村争光了。
妻子讲述:
他说人不能只为自己活
尼亚孜·木沙和妻子布尼亚孜青梅竹马。“他母亲去世早,他从小就担起家里的担子,事事都要自己动手。”妻子说,丈夫最吸引她的就是细心、有正义感。由于她身体不好,地里的活几乎不能干,养家的担子全落在了尼亚孜·木沙身上,“结婚25年,他从没埋怨过我”。
很多时候,尼亚孜·木沙忙完村里的工作回到家还得干家务,布尼亚孜很担心丈夫的身体。尼亚孜·木沙总说,放心,庄家人皮实,不会轻易得病。“他总是说,人如果每天都只为了自己活,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布尼亚孜说。
尼亚孜·木沙和妻子有3个孩子,26岁的大女儿则来汗在库车县维吾尔医医院工作,每月工资1300元,16岁的儿子亚孜·尼亚孜和8岁的小儿子亚力坤·尼亚孜都在阿格乡拥军学校读书。
“不管家里多穷,爸爸还是把我供到了大学毕业。”则来汗在村子里是少有的大学生,在这个传统的村庄里,大家认为女孩子终究是要嫁人的,不需要学太多的知识。可尼亚孜·木沙认为,再穷也要供孩子读书。
则来汗上大学时,正是家里一贫如洗的时候,仅靠尼亚孜·木沙种地和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承担女儿的学费,他四处筹钱,后来依靠乡里给则来汗捐助的5000元钱,才把女儿送上了去南方念书的火车。
“我也有过不上学回来帮助家里的念头,可爸爸说,不好好读书,对不起资助过我的政府和帮助过我的人。”则来汗说。
2009年,则来汗暑假回家,远在上海的一位援疆干部给她捐助了3000元学费。刚回家,正碰上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生病,父亲二话没说拿着这3000元钱给老人看了病。“他说没有别人帮助,我连大学都上不了,他是党员,就得奉献。”说到这,则来汗哭了。
栏杆村的272名村民中有16名党员,尼亚孜·木沙是其中之一。自他1998年入党以来,历任了栏杆村民兵连长、村民组长、村委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书记等村干部职务。在两年前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上,尼亚孜·木沙被全体村民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阿格乡的副乡长林建威说,尼亚孜·木沙是个“粗线条”的村干部。“粗线条是因为他不记仇,今天训完他,第二天他还是认认真真干工作,不闹情绪,在全乡的村干部中出了名的敬业。”林建威说,“这个村子因为拥军模范卡德尔老人被全国熟知,栏杆村因为这些荣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村的人心特别齐,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在维护栏杆村这个集体的荣誉感。”
儿子痛哭:
我眼睁睁看着他被冲走
栏杆村边就是库车河总干渠,村民的用水都是引自村子东北边的铜场水库。每年的汛期,频繁加固拦水坝成了尼亚孜·木沙的主要工作,“每天都要去水库看一眼他才能放心。有他在,水渠里的水都大大的,地里也就不会缺水。”村民库尔班江说。
村民们说,尼亚孜·木沙书记为了解决村里的引水问题操碎了心,这条水渠带走了他们的书记,全村人也没了主心骨。“不想到渠边上去,心里难受”。
尼亚孜·木沙救人时,他的儿子亚孜·尼亚孜也在。尼亚孜·木沙将最后一个孩子奋力托到岸边时,亚孜·尼亚孜和村民接住了孩子,但却没能抓住尼亚孜·木沙。
“他说‘我不行了,受不了了’。我抓住了他的衣服,但他还是被冲走了。”亚孜·尼亚孜哭着说,“我抓不住他。”亚孜·尼亚孜眼睁睁地看着父亲被河水冲得越来越远,却无能为力。
被救的两个4岁的孩子都已恢复健康,其中依木然·阿里木是尼亚孜·木沙家邻居的孩子。“尼亚孜姥爷。”见到亚孜·尼亚孜时,依木然·阿里木叫着向他伸出了小手,这是小家伙以前对他尼亚孜·木沙的称呼,亚孜·尼亚孜愣了一会,伸手抱起他贴在脸上,眼泪却掉了下来。
“如果时光倒流,我想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跳下去,他一直都在操心村里的引水问题,现在,他终于不用再操劳了……”布尼亚孜哭着对记者说,如果有来生,她还是要做尼亚孜·木沙的妻子,不管怎样,都要在一起。 |